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2013/11/16 “誰成就了古典音樂” 遊藝黑白鍵破解音樂密碼



主講:資深樂評人—李嚴歡


今天座談說到3位大師 - 莫扎特, 蕭邦,斯克里亞賓,的生平跟作品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
莫札特與海頓 , 貝多芬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出生於奧地利薩爾茲堡(Salzburg),今年去歐洲時還去了莫扎特的故居呢,莫札特六歲時寫了一首美妙的鋼琴小步舞曲與小提琴奏鳴曲, 八歲時就寫出第一首交響曲,是世上罕有的天才,被人稱音樂神童,但英年早逝,因為從小生活在大人世界,性格獨特也影響際遇,雖然生活上常處於困頓的狀態 , 但是他的作品依舊具有純粹音樂的性質 . 在貝多芬 , 白遼士 , 蕭邦等人的音樂中 , 多少都能了解他們的生活情緒或經驗 . 但莫札特的所表現出來的只是音樂的至真 , 至善與至美。莫札特的一生創作數量驚人,小星星變奏曲絕對是耳熟能詳的,其它常聽到小夜曲、土耳其進行曲、雙鋼琴奏鳴曲K448 – 第一樂章 (這是看交響情人夢聽到的).....

蕭邦 ( Frederic Chopin,1810-1849 )
世人稱他「鋼琴詩人」,在十九世紀,華沙的一份報章刊登了一句話:「上帝把莫札特賜給了德國人,卻把蕭邦賜給了波蘭人。」由此可以證明蕭邦在波蘭人心中地位。蕭邦從四歲開始彈鋼琴,八歲時首次華沙在公開演奏,十二歲 時,他已成為聞名波蘭的小鋼琴家了。人們驚異於他的才華,把他稱許為 「第二位莫札特」 。蕭邦的音樂作品幾乎全以鋼琴曲為主,而且大多是小品形式。他擅長使用一種稱為「彈性速度」的自然節奏來表現如歌的旋律,和聲豐富,旋律清新而且充滿波蘭舞曲的風格,例如:剛勇豪邁的波蘭舞曲(Polonaise)、60首以上開朗而感情豐富的馬厝卡舞曲(mazurkas) 、F 小調幻想曲(Fantasie in F minor)、2首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3首奏鋼琴鳴曲(Piano Sonata)、大量前奏曲(Preludes) 、練 習曲(Etudes)、敘事曲(Ballade)、船歌(Barcarolle)、圓舞曲(waltzes)和許多優美動人,小巧玲瓏的夜曲(Nocturne)等。

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Nikolayevich Scriabin, 1872-1915)
他是十九世紀末浪漫派音樂家中,對鋼琴音樂貢獻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他也是少
數一位能搭建傳統調性和非調性橋樑的作曲家。以前沒聽過他(以我聽古典音樂的資歷這一點也不奇怪)。斯克里亞賓自幼即顯露出音樂天賦,五歲就能在鋼琴上即興彈奏出他所聽到的樂曲,八歲開始試寫歌劇,十一歲就在學校舉辦鋼琴獨奏會。出身於莫斯科一個帝俄外交官家庭的斯克里亞賓,年幼喪母後在祖母和姑媽的身邊長大,倍受溺愛,這也導致他後來離群索居,形成孤傲感和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斯克里亞賓不斷的在探索新的音樂表現手法,1904 年至1910 年,斯克里亞賓先後到歐洲各國和美國訪問演出。在這一時期斯克里亞賓形成了神秘主義的世界觀和唯心主義的哲學觀。既保有浪漫時期晚期的寫作,又具有獨特的手法。成熟以後的他,逐漸受到不同美學、哲學和神秘理論的影響,這些因素促使他走向宏偉新奇的藝術觀。他的作品有股神祕感,有種看推理偵探片的氛圍,讓人一直等著破案的期待。

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會說話;有人說,蕭邦的音樂好似“花叢中的一門大砲”;還有人說,斯克里亞賓讓鋼琴煥發出五光十色。究竟是何種魔力讓聽似簡單的音符與音樂家和聽眾之間產生如此奇妙的化學作用?讓我們伴隨青年鋼琴家唐瑾的琴聲,一起去解開隐藏在這些音樂背后的“密碼”。

以上是這次講座的文案,我一直在古典音樂殿堂外徘徊,喜歡某些廣告上節錄出來的片段精彩樂章,能哼出的曲子片段也搞不清楚是誰的作品,誰成就了古典音樂,我真的不知道,這是 第二次聽古典樂相關的講座,對古典音樂的好奇心又更多了些,但是怎樣才能有趣的進入這個殿堂,想起多年前的日劇-交響情人夢,網上搜到這個連結有交響情人夢所有曲目的介紹

http://192.192.14.55/nodame/main_song_open.htm

有故事就有幫助悟性差的人學習,名人們的軼事不再只是小時候教課書上標榜的豐功偉業,也不會一直看到是晚景淒涼... 不然還有野田妹的無厘頭調劑,這樣真的有趣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