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在龍潭看了流水落花的油桐,但是沒瞧見落花鋪地如雪的景致,(這是要累積一段時間落花,在大雨破壞跟遊客的踩踏之前,才能見到的) 於是四月底趁著連續天晴放自己一天假做第三度的訪桐探險。
這次選擇的路線是大溪附近的大艽(ㄐㄧㄠ)芎桐花古道,往慈湖方向開,上一小段山路就會看到7-11,過7-11在加油站旁邊有條小小小的路,路口豎立著「大艽芎古道」的標誌,彎進這條往竹篙厝的產業道路。左側有一小片安靜的水田,一群白鷺鷥在田裡覓食,繼續開往前,抵達頭寮城。「頭寮城」,是指地名,不是一座城。這個聚落還有不少傳統的紅磚古厝,也蓋了幾棟十層樓高的新式公寓(依托邦社區)。
從頭寮城繼續往前,來到一岔路口,看到「大艽芎古道」的標誌。這從這裡出發,要再走800公尺左右的鄉間柏油路,才能到達大艽宮古道的登山口。這條路被規劃為自行車道,路口處豎立公告,規勸遊客勿開車進入,但並沒有強制性,只是提醒遊客,如要進入,應謹慎慢行。有時候走路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就停車於此,開始漫步前進囉。
彎進這條鄉間小路,眼前是一幅田野景象,前方有幾戶人家。走近時,前面出現兩座大埤塘。道路從兩埤塘中間穿過,將埤塘分成左右兩池,鷺鷥跟不知名的水鳥不時飛過,忍不住停下來欣賞它們的英姿。左埤塘的中間有一小島,島上有一小土地公廟,喔~原來這就是著名的水中土地公廟。
今天的水位接近飽滿,所以埤塘形成大湖。小島的護牆及樹影倒映於湖面,連湖畔附近的依托邦公寓大樓也倒影湖中,景色如畫。埤塘水畔林間則群鳥集聚,鳥鳴聲此起彼落,我能認得的只有白鷺鷥跟烏鴉,大部分都不認得啦,一隻隻停於林間休憩,遠遠看過去,樹上好像結著累累的大果實。鳥群或跳躍飛翔,或鳴唱枝頭,湖畔變得熱鬧,彷彿是一場大自然的音樂會。
從埤塘往前走,柏油路緩緩而上進入山區,沿途可看見幾間古厝,道路兩旁則多為雜樹林。沿途已有幾株盛開的油桐花,路邊堆積的落花真的像是積雪一般,想想在近三十度的氣溫下賞雪,真妙。往前走幾分鐘,先看到古道支線「香艽林蔭步道」,想進入探看卻不敢前進,因為步道鋪滿落花,不忍踩踏落花弄糟了雪白的花瓣。忽然微風吹過竟將樹梢的花帶了下來,在鳥兒們悅耳的伴奏下,花朵像是跟風跳華爾滋般的旋轉而下,眼前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忍不住只好小心翼翼的走進去。
古道支線蜿蜒,每轉個彎都叫人好奇,但是路況不熟又沒有路人為伴,還是折返回主線,繼續往前看到鐵皮建築就是「大艽宮」。大艽宮廟前有一新立的石碑,碑文說明此廟始於光緒年間,為來此拓墾的先民所立。這座廟只是一間簡陋鐵皮屋而已。據說是因為當年此地位於泰雅族與漢族接壤之處,雙方衝突不斷,故難以建造正式的廟宇。
廟前的階梯就是大艽芎古道的入口,階梯上灑落著星星落落的花朵。踩踏著泥土路,緩緩而上,約三分鐘,一顆大樹立於路中樹根成放射狀延伸把地面切成數片,每一片都均勻灑滿油桐花,很別緻的構圖。
再往前就是昔日的古道舊石階。樸質的石階,邊緣生長著溼滑的青苔,新的步道則在舊石階旁,以木板工法,做成土階,新舊步道並存。走在新的步道上,可避開溼滑的舊石階,而又可欣賞到舊石階的古道風華,這種步道施工理念,頗令人欣賞。 更美的是階梯沿著山路蜿蜒而上,綠色的青苔鋪著滿滿的白色油桐花,這天然風的鋪花的旋轉樓梯大大勝過什麼華麗的巴洛克風或是洛可可風。
出了大艽芎古道,再往上可以到觀景平台,好奇心使然,促使我繼續往上,從觀景平台可以清楚看到頭寮埤塘,連水中土地供也可以清晰的映入眼簾,平台四周有樹蔭圍繞,坐在觀景台內,一邊休息一邊回味一路上看到的風景,今天的探險很值得,看到了我想看到的,甚至超出原來的預期,但是這一路來的景色有人分享會不會比較快樂呢?其實不一定,像剛剛在步道遇到的一對夫妻,老婆罵老公讓她背兩瓶水又不等她,老公嫌老婆嗓門大,老婆怨老公只顧跟山友說大話不幫她,老公斥責老婆行為不當。不是我八卦愛偷聽,我當時在拍花的特寫,他們經過逕自吵個不休,完全無視我在一旁,不知道他們這趟旅行在他們的回憶裡是美好的還是一肚子氣。
回到大艽芎古道出口的桃51公路,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感覺。往西走可抵達懷德收費亭,進入石門水庫的環湖公路,但距離主要的大壩風景區,則還有一大段距離;若往東走可抵達湳仔溝聚落,好像也是一條很長的距離,路癡的我還是循原路折返較佳。其實附近還有不少古道,如湳仔溝古道、八結古道、石龜坑古道(百吉林蔭步道)、總督府步道、打鐵寮古道,都是昔日大溪與後山之間往來的古道。這麼多條古道找時間一一尋訪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