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2013/12/15 國樂非常"樂"


今天聽的國樂主要是二胡、笛還有琵琶,表演的國樂大師們,很用心的想將國樂相關知識簡單傳播給大家,因為要讓大家覺得是欣賞國樂是"樂"事,所以演奏的曲目都改編了,想激動人心,

[賽馬] 
一開場由趙磊演出[賽馬],[賽馬] 是黃海懷 先生在60年代初根據內蒙民歌〔紅旗歌〕創作的,並於1963年5月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首屆二胡獨奏比賽”中演奏,獲得極大的成功。它情緒熱烈、奔放,生動的描繪了內蒙人民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時,舉行賽馬活動的熱烈情景。樂曲原是典型的複三部曲式結構,在中段後還有一個華彩樂段;後來為了使作品更為精練,演出的效果更好,由沈利群改編成目前的演奏版本,經過多年來的舞台實踐,得到了廣大二胡演奏者和愛好者的認可。這首樂曲速度很快,中間幾乎沒有速度變化,情緒上也始終是熱烈、奔放的。在演奏時要求一氣呵成、乾脆利落。

趙磊跟夥伴的雙人二胡演奏,可能因為只有二胡,覺得不夠萬馬奔騰,中間有一段急抽二胡的部分像黃蜂了,最後的馬嘶叫聲還可以。還有改編過頭的版本,把賽馬變成了賽車了。

網路上找的版本,這首曲還是聽樂團演奏比獨奏有萬馬奔騰感覺,最後的馬叫聲很可愛。

[十面埋伏 ]

又名[ 淮陰平楚],是一首古代琵琶樂曲,表現的是楚漢相爭中以漢軍為主觀描寫垓下之戰的情景。 與[ 春江花月夜]並稱為琵琶古曲「一文一武」的代表樂曲。
此曲最早出現在明代 ,名為[ 楚漢],流行於嘉靖 、 萬曆年間。 樂譜最早見於華秋蘋著1818年出版的[ 琵琶譜]收入此曲,名[十面],共10段,後來的[瀛州古調]名[十面埋伏]流傳至今。
改編的十面埋伏, 一開始就氣勢磅礡,很怪不是要埋伏嗎?這樣大氣勢怎能叫敵人不發現蹤跡,現在的中國真的很愛顯擺,Tina說老外愛聽這樣的,我想老外是不懂中文什麼叫埋伏。

塤ㄒㄩㄣ 的表演
是一種吹奏樂器 , 中國民族樂器古老樂器,起源可能是先民用於模仿鳥獸叫聲以誘捕獵物,並隨著文化的進步而發展為樂器。塤的大小、顏色、紋飾、音域各異,部份塤的形狀與陶笛類似,但沒有陶笛的哨口,演奏者可轉動塤以改變音調。很像大的陶笛可是出來的聲音卻很蒼涼, 像蕭的聲音,很適合當恐怖片的效果。

二胡無線的可能

趙磊用二胡演奏了一曲小提琴曲目,名稱我記不得,二胡兩根弦相較小提琴四根弦,二胡假裝的小提琴演奏真的實踐了無線的可能,就看趙磊很忙得上下移動左手,一切都是因為先天不足,就只能靠精湛的功力補足。

天空之城不適合琵琶演奏

我認為用琵琶不若笛子跟二胡詮釋的佳,Jessica覺得很好,欣賞音樂這事也跟飲水一樣冷暖自知,每人體驗不同,哈。

可愛的一朵玫瑰花

新疆哈薩克族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達爾和瑪麗亞],王洛賓,1913年生於北京,是最中國20世紀最負盛名的民族音樂家之一。 “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王洛賓的歌”,這一句話高度概括了王洛賓對中國民歌的巨大貢獻!
[都達爾和瑪麗亞]說得是美麗的愛情故事,當時俄國沙皇侵占了哈薩克草原,俄羅斯姑娘瑪麗亞遇到了哈薩克青年都達爾便一見鐘情,之後他們便相愛。後人為了紀念他們的愛情寫下了這首民歌。
喜歡這首也讓人想起小時候音樂課學的曲子,琵琶的聲音很有域外的腔調,不知道冬不拉彈奏起來是不是一樣,趙磊他們兩個拉二胡、一個彈琵琶再加上一個長笛,我覺得已經很豐富這首西域民謠,可惜他們用了電子音樂當背景,如果沒有背景的電子音樂玫瑰花應該會更可愛。

冬不拉琴
 琵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