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點讚的背後



在FB 常常看到一些小程序只要點擊就可以對自己做性向或是特質分析,有人會說好準甚麼的,一開始覺得怎麼可能,這只是好玩的遊戲,但有時結果還真的有這麼些靠近。後來看到劍橋分析開發心理測驗的設計師 – Kosinski的說法:『只要拿到你的70個讚,我就會比你的朋友更了解你;150個讚,我會比父母更了解你;而有了300個讚,連伴侶都比不上我了解你。』,這才發覺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曾告訴Facebook,我喜歡——某某某,因為在她的主頁點過[讚],研究人員透過你按[讚]的貼文以及該主的興趣跟性格特徵,以及你自己的貼文顯示出的興趣相關聯,研究人員的算法能相對精準的預測出你的偏好跟特質,這甚至比你自己做心理測驗結果還準,除了營銷號會推送相關聯的廣告外,還可以適時的發些訊息淺移默化的影響你。看來是我自己把自己出賣了還幫自己貼了標籤。

這讓我有些緊張,是不是有些更重要的訊息也暴露了,還好在數據使用上,國際科技巨頭各自有不同的數據使用哲學,以Google來說,跟Facebook不同,它們會將用戶的姓名、帳號、聯繫方式、地址等機敏個資與他們的行為數據獨立分開,而不會將兩者關聯在一起,以便保護用戶隱私。因此雖然Facebook的廣告效果比較好,但在用戶隱私的保護方面也因此存在極高的風險。

我們沒法避開所有風險,畢竟現代的生活已經跟搜尋引擎、串流影音、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牽扯得太深,要我們放下這一切不太可能,想利用社交平台跟大家拉近距離,又想減少風險,至少可以從一件事開始做起,不要再碰Facebook上的任何心理測驗或小遊戲了,減少個人資料被關聯的機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