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道德情感 v.s. 虛偽的理性 -- 德語課

德語課
Deutschstunde

作者:齊格飛.藍茨

譯者:許昌菊

出版社:遠流




書看完了,有一種終於解脫了的感覺,可以擺脫小說裡那帶點諷刺、感慨與悲傷的年代。[德語課] 描寫的年代約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德國唯領導是從和恐怖主義背後的人性。作者把敘述故事的主角西吉安置在感化院裡,讓他以寫作文的方式,回憶一九四三年的往事,描寫戰爭中德國最北邊小鎮的小警察,也就是西吉的父親,如何假借「履行職責」,淪為納粹的幫凶的過程,藉以刻畫與批判納粹社會主義的扭曲心態。

把遵行律法的態度,無限上綱的成為盲目服從,履行職責這件事反而成了暴戾,納粹正是利用這樣的暴戾,禁錮人民造成無數的悲劇,而這暴戾的起動要素竟然是愛國、負責、盡忠職守這些在本質上並不邪惡的元素。還記的[偷書賊]中感人的故事,儘管有勇於對抗並違反命令的人,然而更多平民老百姓,是默不作聲並服從命令的成為協助暴力的參予者,如同西吉的警察哨長父親。

齊格飛‧藍茨取材畫家Emil Nolde被納粹禁止作畫的真實事件撰寫 [德語課] 。它反省二戰期間德國在戰後思潮普遍有重擔去思考為何納粹的恐怖主義會滲透整個國家,進而影響全世界。納粹的恐怖主義影響有多大?看過一篇網友的po文曾描述歐洲人對德國人熱情反應的一種下意識恐懼。印象中是這樣寫的,「看世界盃足球賽的時候,走在街上到處都是滿臉彩繪熱情的球迷。當看到一群義大利人,燒掉對手的球衣時,你會笑著說這是群喝醉瘋狂的義大利球迷。可當你看到德國人做同樣的事,不知為什麼,總讓人感到不安。」,最近一個月大家又在瘋世足賽了,不知還會不會不安。

回到[德語課]這本書,這不算是本容易閱讀的書,有許多跳躍式的敘述和不易懂的隱喻,得花很多精神閱讀。但還是有討喜的部份像是西吉在學校上生物課,一台裝甲車迷路開到學校前,下來兩個英國人說戰爭結束了。他們的生物老師氣得當場跑掉。他父親接著接到命令,組織人民衝鋒隊抵抗敵軍;但衝鋒隊總共也才四個人而已,除了一架飛機外啥也沒開槍打過。

還有南森為反抗西吉的父親嚴斯而在思想上的出招,故意畫看不見的圖畫,好表示腦袋裡的思想無法遭篡奪。而著魔的嚴斯也真的在紙上看見了必須銷毀的「禁忌」。然後很嘲諷的說思想本身是什麼?那不重要。到頭來大家都覺得自己勝利了,但沒有人可曾真正勝利過。

再來是像做畫般巨細靡遺的背景描述,等於是不斷的一橫一豎用文字描繪出大壩不同的風貌,晴天,陰天,暴風天,還有壩上的人們。西吉從畫家的畫作看裡頭要表達的意境,我則從文字的描述看到一幅幅的圖畫。不過,等哪天重讀 [德語課]的時候 ,我想應該會出現不同畫面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