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追隨你的心

喜歡這篇文的結語,所以轉貼,如果不妥請告知刪除。

張瑜珊:人生下一步不會永遠清楚,認真過誰也拿不走

我19歲出國、29歲回來台灣,對我來說人生這條路上很多事都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充滿意外、也充滿深刻的人生體驗,也許一開始不清楚目標在哪裡,繞了一點路探索,但只要認真走過的路,一路上學習到、體會過的,看似不相關的點(dots),其實都不會白費,最終也許會串連在一起(connect the dots),指引你找到想走的方向。
就像很多的台灣小孩一樣,其實我並不是從小就知道自己長大以後做什麼、也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記得國中的時候,剛好有機會參與《天下雜誌》「海闊天空的一代」教育改革的紀錄片,那時記者問了我很多遍,「妳長大想要做什麼?」我當時想了很久,才擠出一句:「我想當醫生」。其實那當下,我並不了解當醫生的工作內容是怎樣,醫學院要念多久,只覺得小時候常生病,當醫生好像是一件可以幫助人的事。
大學誤打誤撞進了台大資工系,原因很簡單,因為不是很確定自己要念什麼,想說念一個綜合性的大學,如果發現興趣不合要跳船轉系還來得及。但收到錄取通知的時候,還是很緊張,因為我不是從小就喜歡玩電腦或是寫程式的人,感覺念資工系是一群數學、電腦很厲害、沒天沒夜寫程式的男生,很怕自己不夠聰明跟不上、也怕自己其實沒興趣。畢竟當時那個年代,還是屬於大家先把分數考高了,想念什麼科系都可以,但是真的要到填科系的時候,又全部都按照分數高低填。
記得大一下學期有門課要用Java(一種程式語言)寫踩地雷,雖然和班上很多程式高手相比,我寫程式功力很遜,當下對於寫完可以直接看到一個會動的遊戲,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但是當時我心中有一個疑問:「踩地雷不是Windows系統就有內建了嗎?會寫踩地雷的意義是什麼呢?」後來也誤打誤撞的申請去國外大學唸大三、大四(其實一開始連出國要考哪些考試也不知道,去了一邊打工賺學費),符合家人期待的進了史丹佛大學繼續念資工碩士,但其實那時我還是不太知道念資工系能做什麼。
一直到了在史丹佛大學暑假的時候,同學都很優秀、很有計畫,一進了學校就開始找大公司(像是Google或是微軟)的暑期實習,但那時我還是傻傻的先搞定學校的功課,到暑假快到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做什麼,後來因緣際會去了一間很早期、連辦公室都沒有的新創公司打工,從工程師一路做到產品經理(不是什麼太厲害的事,因為小公司什麼都要做,每個人都要身兼多職)。
那時我們需要把做出來初步原型的產品(prototype)給用戶使用,了解用戶的想法。在用戶使用後滿意且感謝的表情中,我突然覺得,哇!原來會寫程式可以有那麼powerful的力量!不像硬體製造需要廠房和大筆投資,寫程式可以在學校宿舍、用一台電腦,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做出用戶需要的東西,解決用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好大的滿足和成就感。
後來學校畢業,因為之前在新創公司打工,從零開始設計和解決問題,到整個加州有30幾家連鎖藥妝店都採用的經驗,讓我錄取了美國Google一年應屆畢業生只收7個學生的職位和培訓計畫。
賈伯斯在2005年史丹佛畢業典禮致詞中曾說:「追隨你的心,找到你真心喜歡的事,如果還沒找到,千萬不要妥協。(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在你還沒找到之前,認真走眼前的每一步!也許經歷的當下不全然明白其中的意義,但認真走過的路都不會浪費(every step counts),會成為你生命的養分,讓你在找到真心喜愛的事情上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