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書本內夾地圖
以前讀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知道的是古代的交通運輸很難,獨裁製度必須使命必達。有多難?獨裁制度有多腐敗?讀了馬伯庸著作「長安的荔枝」,不厚的小說,卻活靈活現的描述了底層公務員的艱辛,官場上的貪腐同流合污,官商博弈,老百姓被壓榨,獨裁者的昏庸,一口氣讀完感覺酣暢淋漓。
看書名「長安的荔枝」就知道是指什麼事件,但主角不是笑著吃到荔枝的貴妃,也不是為討紅顏一笑的昏君,是接到不可能的任務的底層公務員李善德,要在貴妃生日時岭嶺南生產的新鮮荔枝送到長安城,為了這任務皇帝還封他「荔枝使」,相當於公司裡的PM, 小說裏唐玄宗隨機設立了許多體制外的官職,不受監控,權限可大可小,有特別預算可動用,利用職務之便幺錢撈錢也沒人在意。
為什麼從岭南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是不可能的任務?書裏寫到荔枝特性:「一日色變、兩日香變、三日味變。」2500公里的距離沒有高鐵、沒有飛機、沒有高速公路的古代,要讓荔枝保持新鮮不變味,還要準時到貴妃手上,如何能辦到?
李善德接到這死亡任務,一開始也想躺平,但為了一家老小,為了剛開始的房貸(借他房貸的是寺廟,現代的寺廟金融服務不包括房貸吧!),為了杜甫一句勸,先去一趟岭南再做決定。然後李善德決定一搏,他說:「即使要失敗,我也想知道,我倒在離終點多遠的地方。」畢竟原地失敗更讓人遺憾。
而李善德做到了,過程中他絞盡腦汁解決技術問題,提早連枝幹切下未熟荔枝,運送中控溫保鮮,測試出最省時路線。還要應付不同官員的刁難,周旋王宮貴族權勢間,那高層看似給予權利跟協助其實是從中獵取更大利益,平衡官商間利益,畢竟做官之道: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衆人抬。一人吃獨食,吃不長久。還有快累死的李善德將他運送荔枝的SOP分享給別人,為了以後能更有效率,但卻引來上級搶功,他也看透這荒謬的無意義的任務。但李善德也因直接戳破高層貪污,批判朝廷浪費資源被流放岭南,所幸這也意外讓他避開安史之亂,保住一家性命。
看完小說,職場那些事古今都相同啊,高層動動嘴皮子,大家就忙翻天,忙的有意義還好,很多時候是沒有意義,更糟的是有人從中謀取私利。
李善德初擬定試驗路線來自網路
即使古今中外的職場皆如是,也不是躺平的藉口,好歹拼一下,像李善德那樣,全力向長安跑去,就有機會找到方法去到目的地,就算沒有到達也立了里程碑。
在老街溪步道看到想躺平的樹,有人頂著不讓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