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5月15日 星期六

逐工作而居的游牧人生

工作多年常常會聽到人說起,夢想有朝一日可以擺脫現在的工作,去過不同的生活,好像有種理想又有點浪漫,但問起到底想過甚麼樣的生活呢?始終沒聽到甚麼具體的答案,所以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是"選擇"過甚麼樣的生活,而是"能"過甚麼樣的生活。

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一群被「海嘯」沖走、離開舒適圈的中老年美國人,沒有了體面的工作,房價崩跌、房子被銀行扣走、股票市值蒸發等,也沒有足夠的退休金可以支持,導致過著日益拮据的下半輩子。然後他們只能選擇以車為家,開著車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逐工作而居,成為季節性的勞動工作者。

[游牧人生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說的就是這樣的生活,電影是改編 2017 年由Jessica Bruder 撰寫的同名暢銷書,電影中除了女主角芬恩之外,大部分角色都是真實的游牧族群,包括 Linda May、Swankie,還有 Bob Wells,這些[游牧人]有自己的人生哲學跟生活原則。

劇中導演安排的[游牧人]不只有年屆退休年齡的老年人,還有在「空檔年」(gap year)壯遊的年輕人,叫人多一些省思。這些在人生中失意受挫的人們, 因游牧而產生連結,也透過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在旅途中慢慢療傷。

真實生活不如理想中那麼浪漫,在逐工作而居的旅途上,有人加入當然也有人離開,加入的多半不是出於自願,而是被資本主義半推半就的脅迫結果,離開的也是[不得不離開]。不過導演鏡頭下的游牧者,不需要他人憐憫的眼光,只是呈現一種社會現實,再加上影片中浩瀚岩石、洶湧大海、或是皓白雪地,讓人覺得就算是貧窮,也能頂著尊嚴且懷著夢想地認真活著。

世界上大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都會面對到被迫貧窮的老人問題。在美國,他們逐漸形成游牧群族,台灣呢,就是獨居老人與孤獨終老的社會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