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鄰近臺北市區,卻擁有鬱鬱蔥蔥的群山、白煙裊裊的溫泉、綠意盎然的大地以及形形色色的蝴蝶和鳥種」,世界知名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是如此描述她的。
陽明山豐富與繽紛的聆聽條件,讓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n)_「一平方英吋的寂靜」( One Square Inch of Silence)的作者也覺得驚豔。一向致力於保護世界各地國家公園、都會公園以及人類社區中「自然寧靜」(Nature Quiet)的他,於去年成立國際寧靜公園(Quiet Parks International, QPI)組織後,便力邀陽明山國家公園加入「都會寧靜公園」(Urban quiet parks)的行列,共同推動保護越來越稀少的「自然寧靜」。經過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灣聲景協會的協助與推動下,陸續完成了陽明山聲景研究調查案與聲景教案設計,與解說員和講師培訓課程。
今天(2020年6月5日,亦即世界環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陽明山國家公園成為世界第一座「都會寧靜公園」,臺灣的國家公園將正式走入「聲景保育」的時代,為保護「自然寧靜」而努力。「聲景保育」真的應該好好推廣,這樣去爬山時,就不會被刺耳的卡拉ok迫害,不論多高的山都值得享有寧靜的權利,「自然寧靜」( Nature Quiet)是自然原本存在的繽紛聲響,不是無聲、消音的狀態。而是透過深度聆聽(Deep Listening),願意跟自然萬物連結的具體實踐。「自然寧靜」(Nature Quiet)是公民認識環境美學的核心素養,並透過靜心的過程,建構「傾聽」的價值與態度,也就是「謙遜、尊重、包容」。
台灣的山林真的很美,很多人熱愛山林、崇尚原野,來到遠離人群的深山,享受寧靜並從大自然尋求身心療育。在此同時我們要關心其他生物聆聽的需要,而不是以人類為中心考量。另外,我們不該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也在破壞大自然,最近看到幾位愛山的Youtuber 在影片中推廣「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簡稱LNT)很值得稱許,非營利組織LNT, Inc.自一九九四正式設立後,不斷用精簡的口號倡導LNT理念。大眾對待自然環境的正確態度與技巧,將戶外休閒活動對自然生態的衝擊降至可容忍的最低限度。
出發前充分的行前規劃與準備,不使用過度包裝的食品,盡量重新打包分裝,減少浪費和垃圾量。從事露營活動的話,要在結實的地表健行或露營,集中使用同一塊營地和同一條步道,讓足跡不要擴大到其它植被區,減少對原始環境的衝擊。垃圾包全數收集打包並帶下山丟棄,如果需要清洗身體或鍋碗瓢盆,也請提水至遠離水源六十公尺以上的地方處理,並使用環保清潔劑。保留原始景觀,不接觸、破壞文化、歷史文物和建築;不撿拾石頭、摘取植物或取走任何天然資源;除了照片、回憶,什麼也不取;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
若是發現野生動物,請從遠處觀察,切勿跟隨或接近打擾;千萬不要餵食牠們,這會改變牠們的生活方式,嚴重影響動物的健康。尊重同在山林裡的陌生夥伴,維護他們原野體驗的品質,並以禮相待;避免使用收音機或音樂播放器,大自然的聲音已經非常美妙了。這樣大家就不會成為失格登山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