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周末早晨,在家聽雨聲是一種享受,到音樂廳聆聽一場細緻的音樂表演也是一場豪華的饗宴(如果沒有塑膠袋磨擦聲、小孩跑樓梯聲、遲到的人製造的紛亂聲)。
今天聽的是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是古典主義時期最重要的室内樂形式,也是室内樂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經典的組合。雖然在這種組合中找不到交響樂般龐大的氣勢、看不到歌劇中宏大的場面,但是這種體裁的音樂以精致抒情爲本,能營造出人與人之間親切交談式的音樂氛圍。它最初僅限於家庭、沙龍範圍,是貴族雅士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隨後在歷史的流變中,它從貴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發展成一種表達人類情感最深刻、最細致的重要器樂體裁。
弦樂四重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阿萊格里(1584-1652)時期。阿萊格里是羅馬帕帕爾教堂的音樂家,他第一個爲弦樂寫下了四部的奏鳴曲。1761年,他作爲艾斯特哈齊親王(Esterházy)在匈牙利的宮廷音樂家,花費了了大量的精力爲宮廷寫作室内樂,所寫的弦樂四重奏超過了75首。
到了18世紀初期,許多音樂家都寫過類似的曲子,其中以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3.31.- 1809.5.31)的貢獻爲最大,因爲是他確定了弦樂四重奏的模式,使弦樂四重奏成爲音樂家公認最理想的室内樂形式。
弦樂四重奏由於在音色上相近以及結構上的嚴謹,對弦樂演奏家來說都是非常嚴苛的考驗,而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完美的合奏默契更能表現出音樂本身豐富的内涵。
自古典樂派以來,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都留下許多重要的弦樂四重奏樂曲.而在國民樂派跟印象樂派方面,德沃夏克、巴托克以及德彪西也都有相當出色的傑作。
今天的演奏會是由維也納弦樂四重奏演出,四位成員均為優秀的獨奏家,並身兼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員。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 : Wilfried K. Hedenborg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 : Pavel Kuzmichev
中提琴 Viola : Gerhard Marschner
大提琴 Cello : Bernhard N. Hedenborg
曲目介紹
Ludwig van Beethoven : String Quartet No. 4 in C Minor
典型的古典音樂,清新明快、簡潔易懂,可以聽出一些貝多芬的特質。
Maurice Ravel :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保留了奏鳴曲式原則,中間樂章採用歌謠式的模式,很有趣。
Johannes Brahms : String Quartet in C Minor
前面沉鬱灰暗後面樂章又帶了熱情溫婉,感情很豐富。
這裡忍不住要說說聽音樂會要注意的事情,上海有幾家藝術中心常辦市民音樂會,收費都不貴,目的當然是提高這國際城市市民的音樂知識與素養,但是聽了這麼多場表演感覺市民們的禮貌很不足,市民懂得了聽音樂會要穿著得體(很多家長帶著穿小禮服的小朋友參加),但聽音樂會還有更重要的事:
音樂會不准遲到
最好提前二十~~三十分前抵達,開始表演後,是不准任何人進入演奏大廳,只好請你在大廳外面等候,直到中場休息時,才會再次開放讓遲到的人進場,此時你可以先在外面欣賞電視牆的實況轉播,更不可無禮要求要強行進入,任意在會場內走動,是粗俗無比的行為。但是在上海好像沒有這樣的管制,隨時都可以進入,腳步聲又很大,常常被遲到的人影響觀賞品質,既然是為了培養民眾欣賞音樂的素養為什麼不教教市民欣賞音樂會時不要遲到,提前到可以先瀏覽節目表,了解演出順序內容,欣賞時可以更盡興。
勿帶食物、飲料
欣賞音樂會和歌劇,是件賞心悅耳且高雅的事,千萬不可以邊吃邊聽,因為食物的氣味,會破壞空氣品質,如果吃食物或喝飲料,更會發出聲音。
忌諱錄音、錄影、照相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演奏過程屬於演奏者的所有權,他人不得錄音、錄影,更不可以拿起照相機就一直對著舞台上的明星,喀茲喀茲地猛拍照,鎂光燈的閃光會影響演奏者的情緒,
也會對會場的安寧與秩序,造成相當程度的干擾。 在上海沒有一場表演群眾沒偷拍的。
壓低咳嗽聲
有些人總是會不自主地喉嚨癢,或想打噴嚏、或習慣性咳嗽,這時候一定要壓低,能夠避免當然最好,如果知道自己有這種毛病,可事先含片喉糖,潤潤喉達到預防的效果。 上海的群眾似乎很難克制咳嗽聲。
不可任意走動或說話
音樂會現場的氣氛,是靠眾人一起努力的,千萬不要隨意走動,因為座位都是緊鄰在一起,你要離開座位,一定要經過他人的位置,多掃興啊。請忍耐到中場休息時間,要上洗手間或喝水,這個時候才是最佳時機。還有跟鄰坐說話要小聲,要上海群眾不發表意見好難,小孩不跟媽媽討論也好難。
何時鼓掌
這是個最擾人的問題,通常一個長曲目,中間會有間歇性的休息,絕對不是曲目結束,最尷尬的事是,在不該鼓掌的間歇時段,竟鼓起掌來,有些還鼓掌得特別大聲,這是對音樂修養的問
題,這也是要提前到場,瀏覽節目內容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確定何時該鼓掌、何時不該鼓掌,那就不要自作聰明,先等大家都鼓掌時,再用力的鼓掌吧!避免表錯情,會錯意,證明自己的音樂素養還有待提昇。不過今天的表演似乎沒有專家在,直到第一曲表演結束,主講人上台跟大家說明才對了。其實有的小撇步,就是當演奏家將小提琴的弓高高舉起定格就表示曲目結束,然後他們就會站起來接受大家的掌聲。
謝幕
所有正式表演的曲目結束了,觀眾(或聽眾)會熱情的用力鼓掌,以回饋演奏者精湛的演出,聽眾會受到演奏者的藝術表演的感動,情不自禁地鼓掌,或是大聲地喊「安可、安可」,希望
演奏者再繼續表演,此時,演奏者會來來回回出現好幾次,向熱情的觀眾們謝幕,表達感謝之意。有些人就覺得奇怪了,為何演奏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舞台,然後又走進去,然後又走出來呢?因為這與觀眾的熱情與鼓掌成正比,當觀眾欲熱情,演奏者的謝幕次數就越多。這一項是上海觀眾的強項,聽懂得聽不懂得都極度熱情。
今天聽的是弦樂四重奏,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組成,是古典主義時期最重要的室内樂形式,也是室内樂中最理想、最融洽、最經典的組合。雖然在這種組合中找不到交響樂般龐大的氣勢、看不到歌劇中宏大的場面,但是這種體裁的音樂以精致抒情爲本,能營造出人與人之間親切交談式的音樂氛圍。它最初僅限於家庭、沙龍範圍,是貴族雅士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隨後在歷史的流變中,它從貴族庭院走向世俗舞台,發展成一種表達人類情感最深刻、最細致的重要器樂體裁。
弦樂四重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阿萊格里(1584-1652)時期。阿萊格里是羅馬帕帕爾教堂的音樂家,他第一個爲弦樂寫下了四部的奏鳴曲。1761年,他作爲艾斯特哈齊親王(Esterházy)在匈牙利的宮廷音樂家,花費了了大量的精力爲宮廷寫作室内樂,所寫的弦樂四重奏超過了75首。
到了18世紀初期,許多音樂家都寫過類似的曲子,其中以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3.31.- 1809.5.31)的貢獻爲最大,因爲是他確定了弦樂四重奏的模式,使弦樂四重奏成爲音樂家公認最理想的室内樂形式。
弦樂四重奏由於在音色上相近以及結構上的嚴謹,對弦樂演奏家來說都是非常嚴苛的考驗,而透過精湛的演奏技巧與完美的合奏默契更能表現出音樂本身豐富的内涵。
自古典樂派以來,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都留下許多重要的弦樂四重奏樂曲.而在國民樂派跟印象樂派方面,德沃夏克、巴托克以及德彪西也都有相當出色的傑作。
今天的演奏會是由維也納弦樂四重奏演出,四位成員均為優秀的獨奏家,並身兼維也納愛樂樂團,維也納歌劇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員。
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 : Wilfried K. Hedenborg
第二小提琴 Second Violin : Pavel Kuzmichev
中提琴 Viola : Gerhard Marschner
大提琴 Cello : Bernhard N. Hedenborg
曲目介紹
Ludwig van Beethoven : String Quartet No. 4 in C Minor
典型的古典音樂,清新明快、簡潔易懂,可以聽出一些貝多芬的特質。
Maurice Ravel : String Quartet in F Major
保留了奏鳴曲式原則,中間樂章採用歌謠式的模式,很有趣。
Johannes Brahms : String Quartet in C Minor
前面沉鬱灰暗後面樂章又帶了熱情溫婉,感情很豐富。
這裡忍不住要說說聽音樂會要注意的事情,上海有幾家藝術中心常辦市民音樂會,收費都不貴,目的當然是提高這國際城市市民的音樂知識與素養,但是聽了這麼多場表演感覺市民們的禮貌很不足,市民懂得了聽音樂會要穿著得體(很多家長帶著穿小禮服的小朋友參加),但聽音樂會還有更重要的事:
音樂會不准遲到
最好提前二十~~三十分前抵達,開始表演後,是不准任何人進入演奏大廳,只好請你在大廳外面等候,直到中場休息時,才會再次開放讓遲到的人進場,此時你可以先在外面欣賞電視牆的實況轉播,更不可無禮要求要強行進入,任意在會場內走動,是粗俗無比的行為。但是在上海好像沒有這樣的管制,隨時都可以進入,腳步聲又很大,常常被遲到的人影響觀賞品質,既然是為了培養民眾欣賞音樂的素養為什麼不教教市民欣賞音樂會時不要遲到,提前到可以先瀏覽節目表,了解演出順序內容,欣賞時可以更盡興。
勿帶食物、飲料
欣賞音樂會和歌劇,是件賞心悅耳且高雅的事,千萬不可以邊吃邊聽,因為食物的氣味,會破壞空氣品質,如果吃食物或喝飲料,更會發出聲音。
忌諱錄音、錄影、照相
根據「著作權法」的規定,演奏過程屬於演奏者的所有權,他人不得錄音、錄影,更不可以拿起照相機就一直對著舞台上的明星,喀茲喀茲地猛拍照,鎂光燈的閃光會影響演奏者的情緒,
也會對會場的安寧與秩序,造成相當程度的干擾。 在上海沒有一場表演群眾沒偷拍的。
壓低咳嗽聲
有些人總是會不自主地喉嚨癢,或想打噴嚏、或習慣性咳嗽,這時候一定要壓低,能夠避免當然最好,如果知道自己有這種毛病,可事先含片喉糖,潤潤喉達到預防的效果。 上海的群眾似乎很難克制咳嗽聲。
不可任意走動或說話
音樂會現場的氣氛,是靠眾人一起努力的,千萬不要隨意走動,因為座位都是緊鄰在一起,你要離開座位,一定要經過他人的位置,多掃興啊。請忍耐到中場休息時間,要上洗手間或喝水,這個時候才是最佳時機。還有跟鄰坐說話要小聲,要上海群眾不發表意見好難,小孩不跟媽媽討論也好難。
何時鼓掌
這是個最擾人的問題,通常一個長曲目,中間會有間歇性的休息,絕對不是曲目結束,最尷尬的事是,在不該鼓掌的間歇時段,竟鼓起掌來,有些還鼓掌得特別大聲,這是對音樂修養的問
題,這也是要提前到場,瀏覽節目內容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確定何時該鼓掌、何時不該鼓掌,那就不要自作聰明,先等大家都鼓掌時,再用力的鼓掌吧!避免表錯情,會錯意,證明自己的音樂素養還有待提昇。不過今天的表演似乎沒有專家在,直到第一曲表演結束,主講人上台跟大家說明才對了。其實有的小撇步,就是當演奏家將小提琴的弓高高舉起定格就表示曲目結束,然後他們就會站起來接受大家的掌聲。
謝幕
所有正式表演的曲目結束了,觀眾(或聽眾)會熱情的用力鼓掌,以回饋演奏者精湛的演出,聽眾會受到演奏者的藝術表演的感動,情不自禁地鼓掌,或是大聲地喊「安可、安可」,希望
演奏者再繼續表演,此時,演奏者會來來回回出現好幾次,向熱情的觀眾們謝幕,表達感謝之意。有些人就覺得奇怪了,為何演奏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舞台,然後又走進去,然後又走出來呢?因為這與觀眾的熱情與鼓掌成正比,當觀眾欲熱情,演奏者的謝幕次數就越多。這一項是上海觀眾的強項,聽懂得聽不懂得都極度熱情。
其實以上很多項不是只有音樂會適用,其他表演也是,當然啦,最後兩項說在戲劇表演就稍不同,大致上鼓掌也都是等表演一個段落才股掌以免影響聽的人跟表演的人,不過中國傳統戲劇不一樣,看過ㄧ場越劇表演,主角一出場沒張口呢,觀眾就吆喝稱"好",一句沒唱完也有人搶頭香喊"好"鼓掌,往往我要進入劇情又被嚇住,還沒弄懂何時要高喊"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