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我不要變成"毒"居老人

昨天看電視節目提到塑膠容器在加熱後變形,就表示塑膠會釋出有毒物質,業者為了美觀,常將塑膠外盒染色,除了黑色或透明塑膠盒外,其餘有色塑膠外盒在加熱後易溶出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環境荷爾蒙,長期食用易導致男性攝護腺癌、精蟲減少,女性乳癌或不孕等。

一開始還想自己不常吃便當危險不高,可是依節目裡的博士說法,我們每天都免不了接觸或吃下或多或少有毒物質,像是紙製便當盒、牛奶盒為避免紙質遇水軟化,內層都塗有工業蠟、蜜蠟製成的防水膠膜,若材質較差,一旦加熱可能溶出長鏈碳氫化合物,身體也無法分解。另外像外帶麵食的塑膠袋,熱度太高時便會融出毒物,甚至是日曬下的塑膠水壺都可能釋出有害身體的毒性。

只要塑膠產品不是透明原色,基本上都具有毒性,只是毒性多寡之別,消基會建議把食物裝在玻璃或瓷器中再加熱。微波食物時應避免使用保鮮膜,若真的要用,也需與食物相距二點五公分以上。衛生局建議,消費者應盡量選擇素面的餐具,避免選用鮮豔顏色的餐具,以免加熱熔出有毒物質。聽了好像所有塑膠製品都有毒,為了避免被毒害而且正確使用這些容器,我上網查了塑膠容器的質材跟耐熱性。

塑膠材質標示為美國塑膠工業協會(Society of Plastic Industry,SPI) 制定,目前為國際上所通用的塑膠材質標示符號:

1.PET保特瓶:
攝氏40度以上,可能出現影響染色體物質,裝冷水ok但是高溫曝曬下會變質。

2.HDPE高密度聚乙烯:
耐酸耐鹼,但耐熱最多只到攝氏60度,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3.PVC聚氯乙烯:
材質穩定,PVC膜遇熱收縮度很好,廣泛用於盒外包裝及瓶外標籤上,但攝氏60度以上可能出現致癌物「雙酚A」,毒性最強,不適合用來微波,環保署已宣布逐步禁用。

4.LDPE低密度聚乙烯:
耐酸耐鹼,但耐熱最多只到攝氏60度,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的。

5.PP聚丙烯:
可耐熱至攝氏135度,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

6.PS聚苯乙烯(保麗龍):
耐熱最多到攝氏70-95度,分為發泡及未發泡,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外帶奶茶杯、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用於部份泡麵碗及咖啡杯、包裝用如冰淇淋盒、蛋糕盒等;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

7.other其他類:
耐熱至135℃ ,目前最常見的水壺材質,股東會、百貨公司常用來當做贈品。塑膠7號雖然屬於「其他類」,但通常材質是聚碳酸脂(PC),日本推廣PC材質的塑膠奶瓶,以代替玻璃,後來卻發現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bisphenol A)而緊急打住。雙酚A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能讓乳癌細胞增生。

小老百姓的我們怎麼是別這些分類呢?看看你手上的塑膠容器,看到分別打上三個循環箭頭包圍著阿拉伯數字1至7的號碼標誌,就代表7類不同材質,這個標示還可便利於後端的回收細分類及再利用,工作人員只要憑著瓶底的號碼標誌,就可以輕鬆地將不同種類的塑膠瓶分類。


說到回收,你只要留意觀察許多容器、物品或包裝材料上,凡是有打上這個標誌的,都是可回收的物質,像牙膏、洗髮精的瓶子、牛奶瓶、保麗龍(或塑膠、紙)的杯子或餐具、各種鐵罐(不限飲料類喔)、鋁罐、鋁箔包、玻璃瓶及電池(乾電池、水銀電池、行動電話電池等)等等都是。

回收標誌代表的意義依據環保署資料,是基於資源循環再利用、萬物生生不息的精神,就好比是人體血液循環般,當心臟跳動將血液分送到身體各器官使用過後,又會循著靜脈再逆流回心臟產生新的血液供人體使用。這樣的循環過程乃是回收標誌所代表的真正意涵。另外,回收標誌之式樣跟中文字之『回』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當商品或容器上,標示出回收標誌,就是意謂著民眾須做回收之意。

回收標誌中四個逆向箭頭中,每一個箭頭分別代表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中之一者,即為社區民眾、地方政府清潔隊、回收商及回收基金四者共同參與資源回收工作。印刷上顏色則並不限定要採綠色,只要單色印刷即可。

看了這麼多覺得混淆了嗎?其實就是改掉圖方便的習慣,加熱食物改用玻璃或瓷或不鏽鋼的容器,至於水呢?自己帶水壺出門吧!現在的不鏽鋼製以科技解決了輕量化的問題,食品級不鏽鋼材質也解決了塑膠(PC)和鋁製水壺和安全疑慮, 瓶身還有許多顏色可挑,只是又要敗了而且價格不便宜,不過為了環保嘛,不是只為了環境的環保還為了體內的環保跟健康,應該值得投資。

沒有留言: